近日,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 9,000萬名共產黨黨員發出了一個訊息:別叫我主席,別叫我黨書記,叫我「同志」。
然而,「同志」一詞在現今的華文社會中有其他意思,已經和毛澤東時代共產黨員互稱「同志」的親暱感分道揚鑣,現在通常用來稱呼LGBT族群。
人人平等 重返毛主席時代
回到毛澤東掌權的 1960年代,當時他為了消弭解放軍內的階級,要求無論軍階高低一律互稱同志,希望可以培養黨內人人平等的氛圍。然而,解放軍互稱同志的結果,讓他們在 1979年打中越戰爭時吃足苦頭,因為軍人們無法靠稱謂立刻辨別對方的軍階高低,在打戰時無所適從,不知道該聽誰指揮。
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上台後,在 中山區約炮1988年重新啟用了軍階制。從此,「同志」這個稱謂便漸漸消失在解放軍用語中,取而代之的是在風起雲湧的LGBT活動中使用。
舉例來說,香港每年有專門播映LGBT主題電影的「同志電影節」,北京LGBT族群活動中心的正式名稱是「北京同志中心」。甚至在Google翻譯中,如果你鍵入「同志關係」四個大字,出來的英文翻譯是「gay relationship」。
2013年,一名同志朋友打扮得花枝招展,上街參加同志大遊行。
搶了我們的「同志」
北京同志人權分子兼電影導演范坡坡表示,有中國民眾批評同志人權分子把「同志」這個帶有歷史背景的字彙據為己用。
范坡坡堤到:「現在,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用『同志』稱呼LGBT族群,即使是公車上的收票員,也就是那些你以為不懂現代用語的人,他們也不再用『同志』相稱,因為他們知道在年輕人這一輩中同志代表LGBT族群。」
多以「先生」、「女士」相稱台北約炮
現在,中國人大多用「先生」、「女士」等詞語互稱。而在共產黨中,唯有高階領導人還會用「同志」稱呼對方,比較低階的黨員現在則大多朝市井稱呼靠攏,比如用年紀來稱呼對方「某哥」、「某姊」,而在企業則用「老闆」、「老總」來稱呼上司。
破壞黨的形象
面對這樣的風氣,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《學習時報》批評道:「這些稱呼既破壞了黨內民主和黨內關係的嚴肅性,又影響了黨群關係和黨的整體形象,不利於黨內政治生態的淨化和黨的作風的轉變。」
圖為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海報,當時共產黨推崇知識青年下鄉去,張貼了許多海報宣導,海報上寫著「同志們!歡迎你們來支援農業建設」的字樣。
下令互稱同志 找回榮譽感
於是,在今年 10月舉辦的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山區約炮上,高階領導直接對黨員下令,要他們重新稱呼彼此「同志」,找回革命時代的榮譽感還有人人平等的精神。
早就過時 重叫行不通
然而,政治分析師表示,同志代表的意義已經時過境遷,現在想要讓過時的毛澤東時代稱呼重出江湖已經行不通。
今天,每個加入共產黨的人都是為了當官和賺錢,你無法真的叫這些人同志。